提起皮革行業,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是“臭皮匠”和在各類專項執法行動中被關停的污染企業。是什么讓皮革行業給人們留下了這種印象?由于皮革行業加工的原料皮中蛋白質含量高,形成高濃度有機廢水,異味大;加之染色工藝后,產生的廢水色度較高,處理工藝復雜、達標排放難度大;曾經的小皮革作坊違規排放更是加重了行業污染重的印象。
傳統印象沒有轉變,近日,國務院批復的《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“十二五”規劃》中又把皮革及其制品業列入五大重點控制行業,對行業提出含鉻廢水妥善處理的要求。
近年來,皮革行業加大了整治力度。據皮革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,皮革行業已經關停了相當數量的小企業,剩下的大企業的治理設施完備,其廢水處理基本可以達標。但從行業整體看,廢水治理工程穩定達標運行還存在一些困難。到底皮革行業廢水中含有哪些復雜的成分,治理的情況如何,面臨的困難是什么?近日,記者就上述問題進行了采訪。
“談鉻色變”是對行業的誤解
鉻鞣廢液要求單獨處理,已有規范的處理方法
皮革廢水與其他工業行業廢水處理存在的******個共同難題是成分復雜,皮革行業不僅要處理廢水中的鉻,還要處理氨氮、總氮、氯離子、COD等。在對重金屬污染的擔憂之下,很多人“談鉻色變”,***關注含鉻廢水的處理,也理所當然地認為皮革廢水中***難處理的是鉻。
由于在皮革的鞣制過程中需要使用鉻鞣劑,皮革行業被納入重金屬污染五大重點控制行業,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對皮革行業的***大誤解。那么,含鉻廢水是否真的像人們想象中那樣難處理?
中國皮革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占光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,制革鞣制工藝中使用的是三價鉻,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鉻廢水即鉻鞣廢液已經可以有效處理,而且有十分規范的處理方法。
陳占光說,三價鉻與六價鉻存在著本質區別,六價鉻有毒,具有強氧化性,不穩定;三價鉻******、穩定。
盡管三價鉻性能穩定,但還是存在轉化為六價鉻的可能。因此,上世紀90年代末,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(GB8978-1996)》中規定,對制革行業鉻鞣廢液要進行單獨處理。
事實也是如此。鉻鞣廢液經單獨收集,加堿形成氫氧化鉻沉淀,經過壓濾后成為鉻餅。我國對鉻餅的處置相對嚴格,國外的一些企業可以單獨填埋鉻餅,而我國要求鉻餅必須作為危險廢物,送到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統一處置。目前,皮革行業產生的鉻污泥經壓濾、單獨處理后,回收率可達99%以上。
鉻是我國的稀缺資源,因此,制革行業引入了清潔生產理念,開始循環利用鉻鞣廢液。鉻鞣廢液可以經過沉淀、氣浮等方法處理后再回用到鞣制環節,形成閉路循環。同時,鉻餅也可以循環利用,即把鉻餅酸化溶解,轉變還原成鉻鞣劑再使用。目前通過這兩種方法回用鉻資源的企業已經占到行業企業的15%左右,其中大企業居多。
隨著環境管理力度的加大和企業環境意識的提升,制革企業現已建有完善的鉻鞣廢液處理系統,未來,所有制革企業還將建立鉻單獨處理系統。